2021/11/6 茯茶素与人体内分泌系统

有效防控并逆转内分泌紊乱(一)

原创 周茯生 TNA 茯茶素 今天

内分泌系统概述。

内分泌系统,是全身能合成与分泌激素的内分泌腺、内分泌细胞的总称,是与神经系统同等重要的人体机能调节系统。

内分泌系统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在形态结构上独立存在的肉眼可见器官,即内分泌器官,如垂体、松果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及胸腺等。二是分散存在于其它器官组织中的内分泌细胞团(内分泌组织),如胰腺内的胰岛;睾丸内的间质细胞、卵巢内的卵泡与黄体细胞(男女性腺所分泌的性激素,是维持人类性活动及男女副性征的物质基础);分泌内腓肽、胃泌素、释放因子等激素的脑神经细胞;分泌血管紧素原、25 羟化成骨固醇等激素的肝细胞;分泌肾素、前列腺素、25 羟化成骨固醇等激素的肾脏细胞等。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按其化学性质分为含氮激素(包括氨基酸衍生物、胺类、肽类和蛋白质类)和类固醇激素两大类。分泌含氮激素的细胞超微结构特点是:细胞质内含有与合成激素有关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以及有膜包被的分泌颗粒等。分泌类固醇激素的细胞超微结构特点是:细胞质内含有丰富的与合成类固醇激素有关的滑面内质网,但不形成分泌颗粒,且线粒体较多,胞质内还有较多的脂滴,其中的胆固醇等为合成激素的原料。

每种激素作用于一定器官内的某类细胞,称为激素的靶器官或靶细胞。靶细胞具有与相应激素相结合的受体,受体与相应激素结合后产生效应。含氮激素受体位于靶细胞的质膜上,而类固醇激素受体一般位于靶细胞的胞质内。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生理学方面关系密切,如神经系统的下丘脑中部神经内分泌组织细胞,合成与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催产素等沿轴突储存于垂体后叶。同一种激素可以在不同组织细胞合成,如生长抑素(下丘脑、胰腺、胃肠等均可合成)、多肽性生长因子(神经细胞、内皮细胞、血小板等均可分泌)等。内源性鸦片样多肽既作用于神经系统(属神经递质性质),又作用于垂体(属激素性质)。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在维持体内、体外环境稳定方面会互相影响和协调,如保持体内血糖稳定的调节机制中,既有内分泌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作用,也有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织细胞)的参与。体内血糖、血脂、蛋白质、水、盐、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稳定供给的调节机制,只有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均正常时,才能使机体内环境维持最佳状态。当内分泌细胞和神经细胞整体生理生化功能处于亚健康(欠健全)状态时,代谢性慢性病就会发生发展。

人体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是腺细胞排列成索状、团状或围成泡状,不具排送分泌物的导管,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周围的血管和淋巴管中,由血液和淋巴液将激素输送到全身细胞间液中,供神经末梢组织细胞调节所用。

人体还有一类分泌腺叫外分泌腺,是一类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不进入血液,由导管流出。外分泌腺有:胰腺(分泌胰液)、肝(分泌胆汁)、胃腺、肠腺、唾液腺、泪腺、汗腺、皮脂腺等。

内分泌与激素生理作用特点。

激素是高度分化的内分泌细胞合成并直接分泌入血的化学信息物质,通过调节各种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与神经系统的神经组织细胞高效协同,完成对机体全部组织细胞代谢活动进行正常且精准的调节。

激素(又称为荷尔蒙)通过血液循环或组织液(细胞间液)起到传递信息作用,各种激素的分泌量均极微量,为毫微克(十亿分之一克)水平,但其调节作用均极明显。激素作用甚广,但不参加具体的代谢过程,只对特定的代谢和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调节代谢及生理过程的进行速度和方向,通过与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的专一性受体蛋白结合而将信息传入细胞,引起细胞内发生一系列相应的连锁变化,表达出激素的生理效应,从而使机体的活动更适应于体内外环境的变化。

激素的生理作用归纳为五个方面:

①通过调节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和水、盐、微量元素等代谢,为生物活动供给能量,维持代谢的整体动态平衡。

②促进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复制生长),影响细胞的衰老,确保各组织、各器官的正常生长、发育,即影响着各细胞正常生命周期的新旧更替(生长与凋亡)。如生长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都是促进生长发育的激素。

③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生殖功能,以及性激素的分泌与调节,包括生卵、排卵、生精、受精、着床、妊娠及泌乳等一系列生殖过程。

④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中神经组织细胞的发育及其活动,帮助维护学习、记忆以及行为等脑力活动。

⑤与神经系统密切配合,调节机体对体内体外环境的适应。

上述五方面的作用很难单独分开,而且不论哪一种作用,激素只起到信使作用,传递某些生理过程的信息,对生理过程起着加速或减慢的作用,不能引起任何新的生理活动。表现出 4 个主要特点:

  1. 高度专一性,包括组织专一性和效应专一性。前者指激素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靶组织、靶器官;后者指激素只选择地调节某一代谢过程中的某个特定环节。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但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细胞,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加强糖异生作用,直接向血液输送葡萄糖;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骨骼肌细胞,促进肌糖原分解,间接补充血糖;糖皮质激素则主要通过刺激骨骼肌细胞,使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以及促进肝细胞糖异生作用补充血糖。

激素的作用是从激素与受体结合开始的。靶细胞介导激素调节效应的专一性激素结合蛋白,称为激素受体。受体一般是糖蛋白,有些分布在靶细胞质膜表面(细胞表面受体),有些分布在细胞内部(细胞内受体)。

  1. 极高的效率。激素与受体有很高的亲和力,可在极低浓度水平与受体结合,引起调节效应。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极低,通过调节酶含量与酶活性来发挥作用,可以放大调节信号。保持适当的激素水平和受体数量,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如胰岛 B 细胞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自身代谢合成的糖蛋白即胰岛素受体缺乏,都可引起糖尿病。
  2. 内分泌的调控是多层次的。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由神经系统统一调控,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最高中枢,通过神经细胞分泌神经激素(即各种释放因子或释放抑制因子)来支配垂体的激素分泌;垂体又通过释放促激素,控制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性腺、胰岛等分泌对应激素。相关层次间是施控与受控的关系,但受控者也可以通过反馈机制反作用于施控者,激素的作用不是孤立的。

内分泌系统不仅是上下级之间控制与反馈的关系,在同一层次间往往也是多种激素相互关联地发挥调节作用。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协同,也有拮抗。如血糖调节中,胰高血糖素等使血糖升高,而胰岛素则使血糖下降,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使血糖稳定在正常水平。对某一生理过程实施正反调控的两类激素,保持着某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将导致内分泌紊乱综合征。

  1. 信使性。激素只充当“信使”启动靶细胞固有的、内在的一系列生物效应,而不会作为某种反应成分直接参与细胞物质和能量代谢环节中。激素与酶不一样,激素只对完整的活细胞起作用,各种酶可在细胞内、外对生化物质之间的转化起作用。

激素作为“第一信使”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后,通过细胞内的“第二信使”激发与细胞固有反应相联系的一种或多种信号,调节原有的生理生化过程,加强或减弱细胞的生物效应和生理功能。激素对其所作用的细胞,既不提供额外能量,也不添加新功能,只是在体内细胞之间传递生物信息。

激素转运方式有:

①远距分泌,释放的激素由微循环物质交换场所进入毛细血管,经血液循环远距离转运送达靶细胞。

②旁分泌,激素释放进入细胞外液,扩散到达邻近靶细胞。

③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合成的激素沿轴浆流动运送到所连接的组织,或从神经末梢释放入毛细血管,由血液转运至靶细胞。

④自分泌,激素被分泌入细胞外液后,又作用于生长中的分泌细胞自身。

激素代谢机制与激素作用机制。

激素的合成、储存、释放、调节、运输、降解等代谢过程,生物化学机制相当复杂,有许多具体的生化机制并未完全研究清楚,但就已知的生理学机理简述如下:

  1. 激素合成与储存。不同结构的激素,其合成途径不尽相同:肽类激素一般是在内分泌细胞内核糖体上通过翻译过程合成的,与蛋白质合成过程基本相似,合成后储在细胞内高尔基体的小颗粒内,合成底物为氨基酸,在适宜的条件下释放出来;胺类激素与类固醇激素是在内分泌细胞内,主要通过一系列特有的酶促反应而合成的,前体底物为胆固醇。

如果内分泌细胞本身的生理生化功能下降或缺少某种特有的酶,都会减少激素合成,表现为内分泌腺功能低下;内分泌细胞功能过分活跃,激素合成与分泌增加,表现为内分泌腺功能亢进。两者都属于内分泌紊乱的非正常生理状态。

各种内分泌腺或细胞储存激素的量可有不同,除甲状腺储存激素的量较大外,其他内分泌腺的激素储存量都较少,合成后即释放入血(一般多在毛细血管窦内做适当储存),所以只能在适宜的反馈机制自动刺激下,依靠加速合成以供需要。

  1. 激素的分泌与调节。激素的分泌既受机体内部的自控调节,又受外界环境信息的影响。激素分泌量的多少,对机体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①激素分泌表现出同期性和阶段性。机体为适应地球物理环境周期性变化,及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激素的分泌出现明显的时间节律,血中激素浓度呈现以日、月、年为周期的波动。可能是受中枢神经的“生物钟”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