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免疫自稳功能失衡,组织细胞非菌性炎症慢性损伤病变发生与发展,基础代谢性慢病也就发生了

人体的基本构成与细胞新陈代谢。

我们知道,人类作为高级生命体,是从受精卵细胞开始进行有丝分裂,由 1 个细胞生长复制为 2 个细胞,2 变 4,4 变 8,2 的 N 次方不断分化复制生长成人,直到老年的。个体发育史,本质上讲就是细胞不断复制生长、新陈代谢,新老细胞保持更替的生命历程。

细胞是人体的基本构成单位。一个成熟个体大约由 50 万亿个细胞组成。其中具有相同功能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体称为组织,分工不同的组织组合在一起即构成具有独立功能的器官,多个器官协同运作即构成功能系统,各个系统(人体中有八大系统)精密协同运转即构成有机生命整体。

细胞新陈代谢是指活细胞内全部有序进行的生物化学变化的总称,主要有:

①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分解葡萄糖后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②细胞能合成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催化作用的蛋白质酶。

③细胞内进行分解和合成生化反应时,相应物质需要进出细胞。方式有:小分子或离子跨膜转运,包括物质由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的被动转运以及需耗能的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主动转运;大分子或颗粒跨膜转运则以胞吞、胞饮方式完成。

细胞本身的新陈代谢是有生命周期的。受控于 DNA 的细胞持续进行生长复制,细胞生命周期到了自然衰亡,新老细胞更替。细胞新陈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合成大于分解,人就生长发育。合成分解速度基本平衡,处于最佳状态。分解大于合成,人就开始衰老。

尽量维持好整体细胞在高位动态平衡运行的年限,让细胞正常新陈代谢处于最佳状态,远离慢性炎症对细胞的损伤,才能达到自然寿命 120 岁以上的生命长度。

2.

体液循环顺畅是细胞正常新陈代谢的基础。

水分在人体构成中,约占 55% 至 67%,主要分布于管道血液、淋巴液、体液(细胞间液)和细胞内液中。人体全部的细胞,无论是固定生长在各个器官组织上的细胞,还是能够单个移动于体液中的细胞,外周基本上都会由脂膜包围起来。细胞与细胞之间相对隔开,而所有细胞都会沉浸在体液中(或叫细胞间液、组织液)。

人体所有的体液(细胞间液)实际上都是相通的,时刻都在人体的间质器官(包围所有细胞间液的整个外框)之中流动。细胞内液中的物质(包括大小分子或离子,有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物质以及经过细胞分解合成的功能物质),都会经跨细胞膜转运,与体液(细胞间液)进行交换。体液中的内含物又会与周围紧密相邻的毛细血管进行交换,而不能进入毛细血管的大分子会由淋巴毛细管盲端处进入淋巴管,经淋巴循环进入上腔静脉血管,最终汇入血液循环。

从而我们发现,细胞自身生命周期内新陈代谢能否正常进行,与细胞所在位置微环境下的体液内含物中,各物质占比是否适中密切相关。当体液处于浓稠状态下,在细胞间体液的流动速度必然减缓,必然降低细胞代谢产物跨膜转运的效率,细胞的工作效率随之下降。体液浓稠,又与血液浓稠密切相关。黏稠的血液流经动脉毛细血管处时,血液内含物顺应浓度梯度(由高浓度到低浓度),以扩散和渗透方式进入体液(细胞间液)。

体液是细胞代谢产物与血液中物质的交换场所,相当于细胞代谢所需物资的交换中转站、蓄积池。所以以体液为基础的微循环物质交换场所的顺畅运行,是细胞新陈代谢能正常且正确进行的基础。

体液一端连接管道液体(血管血液、淋巴管淋巴液)交换,一端连接细胞进行跨膜转运物质交换,其中作为体液溶剂的水(水分子)顺畅循环交换又是基础中的基础。

3.

人体天然免疫功能正常,才能维持机体细胞正常新陈代谢。

循环于人体间质器官内的体液中,主要包含有从血液循环系统动脉端,经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隙渗透进来的各种血细胞和营养物质,以及各种功能细胞新陈代谢跨膜转出的产物,综合成分极其复杂。

通过血液交换进入体液(细胞间液)的血细胞中,白细胞大类中的粒细胞、单核细胞以及淋巴细胞是人体的基础免疫细胞。这些基础免疫细胞,在维持人体各系统功能器官中组织细胞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过程中,起到天然的免疫作用。

有免疫细胞参与的免疫系统基本功能有:

①免疫防御。即人体抵御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侵犯,使人体免患感染性疾病,防御病原微生物侵害机体。

②免疫自稳。人体组织细胞时刻不停地新陈代谢,随时有大量新生细胞代替衰老和受损伤的细胞。免疫系统能及时地把衰老和死亡的细胞识别出来,并把它从体内清除出去,从而保持人体的稳定。该功能异常时,发生自身免疫病。

③免疫监视。免疫系统具有识别、杀伤并及时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这种免疫监视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在人体与生俱来的天然免疫自稳功能中,游走于体液中的粒细胞、单核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活性,可吞噬细菌、衰老的红细胞、抗原抗体复合物和坏死的细胞等。

如中性粒细胞内含有大量溶酶体酶,能将吞入细胞内的细菌和组织碎片彻底分解,之后自身发生解体,解体后释放出的各种溶酶体酶类会溶解周围衰亡的组织而形成脓液,溶入体液中。

而单核细胞迁移到周围组织的体液中,可成长为成熟的巨噬细胞,具有更强的吞噬能力,能释放更多种类的溶酶体酶,并能释放多种细胞毒因子,如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等,参与对其他细胞生长的调控。还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控中起关键作用。

免疫粒细胞、单核细胞完成其免疫功能的过程中,通过释放各种溶酶体酶,分解、降解、溶解的组织细胞坏死物,会形成脓性液体一并溶入体液中。大部分大分子物质通过淋巴毛细管吸收回流;大部分小分子物质由静脉毛细血管回流;还有部分废物随体液流动,以排汗等形式排出体外。

天然的、先天的人体免疫功能能够正常发挥,就能持续有序地维持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4.

基础免疫力功能正常发挥,才能保障机体不得基础代谢性慢病。

人体八大系统各器官所有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都需要依赖人体天然属性的免疫系统,尤其是需要基础免疫功能的正常发挥,才能得到保障。人体先天免疫系统,是人类经历百万年进化后,为适应生存环境配备的与生俱来的防御系统。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如病菌、病毒、寄生物等),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肌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免疫属于防止微生物、寄生物的感染和抵抗其它所不希望的生物侵入的状态。

人体所处周围环境中存在广泛的共生微生物,包括有害的病原微生物和病毒。这些微生物,时刻都可以通过人体的皮肤、眼部、泌尿生殖道、消化道以及呼吸道等多个途径入侵体内。

人体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构成。它们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同时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可以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这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多数情况下,这两道防线可以防止病原体的侵袭。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主要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其中淋巴 B 细胞负责体液免疫;淋巴 T 细胞负责细胞免疫(细胞免疫最后往往也需要体液免疫来善后)。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对一种抗原所生产的免疫淋巴细胞(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只能对同一种抗原发挥免疫功能,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

只有三道防线同时、完整、完好发挥免疫作用,我们的身体健康才能更充分的得到保证。

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免疫器官是指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细胞包括:①粒细胞;②单核细胞;③淋巴细胞(T 细胞、B 细胞、NK 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免疫细胞自身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与消化系统肠道正常吸收基础营养物质、肝脏生化加工必需氨基酸等物质的及时供应密切相关,与血液循环系统将营养底物顺畅运输到免疫器官有关。

当免疫细胞能通过体内管道系统(血管、淋巴管)顺畅运输,并由毛细血管顺利交换到体液,随同体液顺畅的循环于整个人体时,免疫细胞的基础免疫功能即能正常发挥,也就保证了各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只有组织细胞不得病(损伤病变),才能保障系统器官不发生基础代谢性慢病,这是理想状态。

当人体糖、脂、蛋白质、水、盐、微量元素等基础代谢发生紊乱,尤其是糖、脂、蛋白质基础营养物质代谢过剩时,会引起血液内容物含量高,血液黏稠,继而引发体液浓稠、细胞内液浓稠等状况。

黏稠、流动性差的血液粥样淤塞毛细血管,会导致毛细血管自组织细胞损伤病变,非菌性致炎因子产生,非菌性炎症发生。而基础免疫自稳功能失衡,组织细胞非菌性炎症慢性损伤病变发生与发展,基础代谢性慢病也就发生了。